格力空调优惠,空调春节酬宾,壁挂式空调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未来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连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围城”甚至超过一周时间。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别的雾霾黄色预警,多地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污染指数纷纷“爆表”,北京PM2.5值曾一度超过1000。
面对“爆表”的污染指数,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与反思。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也再次强调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但以目前情况来看,现阶段成绩远还不足以令人乐观。环保专家表示,环保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人从我做起,需要全社会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成效。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还将持续,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防治依然是摆在每个人、每个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
时间退回到2012年底,在格力电器(29.63,0.00,0.00%)举办的“双级变频压缩机”技术成果鉴定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提倡的绿色发展之路理念此刻余音在耳、发人深思。“经济发展不能以蓝天白云为代价。长期以来,格力探索的是低碳发展道路,一方面带来了显著的节能环保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我们不仅要在市场上占据销售龙头的地位,更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回馈社会和消费者对格力的关注。”
当众多制造型企业依然走在用资源、环境换取生产力的老路上,以格力为代表的一批中国龙头企业已经率先进入了“全面环保”时代。他们把环保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更深刻地融入企业的生产、管理各方面,以庄重的承诺和实干的精神切实践行着企业对于国家、社会以及消费者的责任。
环保是企业发展的责任线
“格力一直在致力于改善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与环境,我们推向市场的空调就具有净化空气功能,可有效过滤PM2.5。”董明珠口中的产品就是格力于2012年底发布的“全能王”系列空调,用她的话来形容,这款产品的出现是从温度、洁净度、湿度、智能度等全方位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净化空气、除PM2.5只是格力空调的一项功能,但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格力对于消费者、对于环保的重视。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走上环保之路,可偏偏,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和精力的事业,需要埋头苦干,更需要持之以恒。这是董明珠在创业守业的过程中早就明白的道理,也是格力电器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发展的理念。
但对于空调行业来说,要想真正做到环保并不容易。目前制冷行业普遍使用的制冷剂为R22(俗称氟利昂)和R410A。R22的局限就是对臭氧层有较大的破坏,使得温室效应显著增加,而另一大冷媒R410A与R22相比的优势是对臭氧层没有明显破坏作用,但温室效应潜能值(GWP)比R22还高。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分别于2020年和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该制冷剂。“淘汰含氢氯氟烃物质(即HCFC),保护臭氧层。”
2007年9月,第19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大会通过了“加速淘汰含HCFC”的提案,我国作为缔约国之一,HCFC淘汰也被提上了日程,2030年前我国要停止绝大部分HCFC的使用。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格力R290环保冷媒空调应运而生。R290(丙烷)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空调制冷剂的代号,它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完全环境友好型制冷剂,不含氟元素,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对气候变化也不会产生影响。2011年7月,格力自主研发R290环保空调成功量产下线。
对此,国家环保部李干杰副部长评价道:“这不仅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工业界应对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环境问题的一次大胆创新。未来,将对我国全面履行环境国际公约、加速淘汰含HCFC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继格力率先建成全球首条碳氢制冷剂R290冷媒空调生产线之后,海尔、海信[微博]、奥克斯等厂家也相继表示针对R290冷媒空调进行了实验及试生产。
一时的,并未让格力的环保之路就此放缓。“在格力,凡涉及节能环保的项目一律绿灯,在科研经费上不受限制,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董明珠表示。
继R290环保空调获得成功后,格力电器加速了友好型冷媒的探索与研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再创佳绩,于2012年8月成功研发出新型环保冷媒R32空调,并于11月30日获得全球首张“R32环保冷媒调”VDE认证证书,在制冷领域再次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据了解,R32的化学名称是二氟甲烷,与R22、R410A相比,温室效应低,而且更加节能,是一种和谐兼顾节能、环保与安全的制冷剂。
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黄辉表示,R32冷媒研发成功,是我国工业界应对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环境问题的一次勇敢创新,也是对低碳、节能、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的大胆探索。
2012年12月12日,包括格力在内的四家工商制冷企业与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联合国[微博]开发计划署签订协议,就全面淘汰制冷剂HCFC做出承诺——至2015年12月,四家企业共通过生产线改造、销售推广等方式减排HCFC-22共约3000吨,格力需承担其中的2607吨减排任务。据了解,批HCFC淘汰支持基金共计1800万美元,格力获1466万美元,占全部金额的80%,款项主要用于生产线改造,并承诺率先全部采用环保冷媒。同时,格力也由此成为家电业获联合国支持的企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家电业的国际影响力。“长期以来,格力电器把以节能环保为重要指标,以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并把节能环保作为打造和提升公司产品品牌的重要措施。”董明珠表示,格力已正式将绿色发展战略植入公司发展战略中,确定总体目标为“倡导绿色消费,积极研制和生产绿色产品,节能降耗,不断改进环境行为,对社会负责。”
创新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
永恒驱动力
在董明珠看来,企业要一以贯之的落实低碳环保、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不仅需要由上至下的思想高度统一,更需要“硬实力”的支撑与支持。“在格力,永恒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创新是不能变的。”她如是表示。
如今,格力电器已创建了三个技术研究院,进行技术的中长期基础研究,其中就包括了制冷行业一个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格力还建成了包括噪音、模拟环境、长期运转等300多个国际或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并组建了500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共取得了国内外专利近6000项。
对于创新的重视与投入,让格力电器在空调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屡获硕果。2010年7月,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超高效定速压缩机、G10低频控制技术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三项技术均达到“国际”水平,分别代表了中央空调、定频、变频领域的技术水平。
2011年,格力全球首台双级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攻克了中央空调领域的多项世界难题,比普通离心式冷水机组节能40%,机组效率提升65%以上,远超国内外同类产品。
2012年,格力全能王变频空调,更以210项技术专利、15W的超低频运转功率、双级压缩技术,再次树立中国变频空调节能技术新标杆。因为有了格力,中国的空调产业已经超越了中低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而是成为全球空调技术的领跑者。“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实干是基础,创新是路径。”董明珠和她带领下的格力深深懂得这一道理,因为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的符号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脊梁,更是一个民族人文底蕴的载体和再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是这些年来辛苦孕育的成果,董明珠始终贯彻的把产品做到的工业精神,让格力逐渐完成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复兴之路”。
实干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习总书记提出的‘实干兴邦’,这对于做实体经济的我们来说感同身受,非常震撼。”董明珠表示:“20多年来,格力专注空调制冷行业从未动摇,现在回头看看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取得的每一次成绩都是按照埋头苦干、实干的思想脚踏实地地干出成效来的。”
董明珠认为,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应该创造出能够真正改变别人生活的产品。“这是一种新的追求,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化的追求。”
2011年年底,格力在全国范围开展寻找“20年品质见证大使”活动,引发了业界及市场的轰动。这次活动,格力从在全国各地征集到了13101名使用格力空调15年以上老用户。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调为18年,最久的空调长达25年。
对于这些长达20年以上,甚至25年的使用时间,董明珠连呼“没有想到”,她强调,格力坚持的理念一直是“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消费者的小事就是格力的大事,没有售后的服务才是的服务。”
有媒体评论称,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征集“20年品质”的时间见证人,不仅对格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对中国家电制造业也将产生深远影响,说明了格力坚持不懈地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服务升级上沉淀下了丰厚的果实,更说明了20多年来,格力把踏踏实实的“工业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吃亏精神”一直坚持到底。“如果把格力的发展比作登山,此时的格力已经攀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这个时候每再攀登一步,都很艰难,所以我们必须集中全部的精力,使出全身的力气,绝不能松半口气,更不能腿软。”董明珠说。
实干的格力收获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实实在在的认可。格力目前全球用户已突破了2亿,自1995年以来已连续18年创下中国空调行业产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三个”,家用空调产销量更是连续多年位居世界。
勇攀科技、致力环保建设、秉承创新精神、树立实干作风,以格力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他们辛勤劳作、埋头苦干、不畏艰难、持之以恒,正在用自己的“实干”创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托起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梦”。
董明珠:格力的千亿是绿色的
2013年1月,是董明珠接掌格力董事长的第8个月,也是她进入格力的第23个年头。这8个月中,宏观经济环境寒风阵阵,经济连续下行压力不减,制造行业普遍面临需求低迷、经营困难的难题,家电行业的损失尤为严重。然而就在市场一片喊冷的呼声当中,格力电器却依然迎冬怒放、傲然挺立。
谈到格力的成功,董明珠一脸淡然。在这个制造业过度竞争的时代,格力竟然放弃了利润化的追求,转而致力于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力求不断创新,生产出改变消费者生活的产品。
董明珠说:格力在环保投入上不设上限,追求的仅仅是“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
“只要是环保相关的就没什么可讨论的,直接做就行了。”
问:关于完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格力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董明珠:格力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产品的基础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对臭氧层,以及温室效应的技术开发,我们的R290环保冷媒空调已经投入生产,接下来我们将用R340等环保冷媒替代传统冷媒的生产。
作为空调制冷行业的领军企业,环保是格力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刚刚签了淘汰制冷剂 HCFC承诺书——至2015年12月,格力就需要承担起2607吨减排任务。其实在格力内部,只要能实现环保就没有什么可讨论的,直接做就行了。实干兴邦就是脚踏实地的做应该做的事情。现在不要讲的投入那么多合算不合算,这不能用经济的眼光去衡量,只要对地球做到保护就非常合算,这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是必须要做的。
问: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格力现在走国际化之路,欧洲国家对碳排放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是否会加重企业的成本,最终给消费者造成额外的负担?
董明珠:1990年的时候,我当时还在做业务员,我记得窗机都4000多块钱,分体机要卖8000-9000元,而现在是多少钱?这是规模转换的问题,当时技术不成熟,我们在摸索的过程当中,前期的投入肯定是很大的。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内控又是非常严格的。中国有一句老话:宁肯苦自己也不能虐待客人。我们不能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要通过技术创新,通过严格的管理降低成本,尽可能的消化。人大会的时候大家都讲通涨,都讲自己的产品涨价,那个时候我就承诺格力电器不涨价。
问:十八大里面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能否系统谈一下对于做企业来说如何贯彻生态文明建设。
董明珠:这个问题关键是自己的决心。我曾经到另外一个国家了解当地空气净化产品的市场,当地人就和我说:“这样的空气,蓝天白云还需要空气净化吗?”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我们是制造者,如果我们生产的产品都不破坏这个环境,我们都尽职尽力地做到对空气零污染,还需要空气净化器吗?这是很大的课题,但是需要很多的小人物去实现,不是喊口号,表个态,而是脚踏实地的干,这就是企业家要做的。
“未来五年再造1000亿。”
问:之前有一个说法,家电企业过千亿之后随着会放缓。那么格力在过千亿之后,未来将如何发展?
董明珠:格力今年实现了1000亿。我认为千亿大关不是门槛,对我来说,1000亿只能代表格力发展到了这个阶段。
市场总是存在的,大家认为今年的形势不好,我们依然保持了自己的预期目标,而且也实现了。我还是这个话,未来五年再造1000亿。每年按200亿的增长速度,再有一个五年,实现2000亿。
以前说格力实现千亿的时候,就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可现在格力都实现了。所以,我们说一个目标的时候不是随便的喊口号,当一句承诺做出来的时候,就要知道这句承诺能不能做到。
问:格力实现千亿目标之后在多元化方面是否有更多的尝试?
董明珠:我们还是坚持专业化。对格力来讲,制冷领域里面,并不是说我们拥有了技术,排在行业最前面,而且有掌控能力了,就是的了。我觉得专业化是没有止境的,特别在制冷领域。格力已经走出了家用空调单一的时代,在制冷领域是多元化的企业,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未来可以在电机、压缩机等上游部件的核心技术上做更多研究,甚至把电机的应用延伸到另一个产业。
问:每年200亿通过什么路径实现?
董明珠:创新,还有是脚踏实地,实干出成效。“实干兴邦”这句话,对我们做实体经济的,有一种共鸣的感觉,非常震撼,回头看格力电器继续要沿着实干的思想对待每一个决策和决定,这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每年200亿的增长,来自于技术创新的支撑,同时也来自于效率的提升。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我们以后要成为拥有技术的制造业,可能还要更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我们今年做了两个重要决策,一是给一线的员工实现“一人一室”的居住环境,为更多的年轻人营造一个自我学习、提升的生活环境;第二点就是格力今年要办一个技术工程学院,办学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我们决定每年投入一到两亿的资金进去,把教学办好,培养更多的实用性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以后为格力服务,甚至可以为全国、全世界的企业服务。
“格力坚决不转移,就要在中国做大做强。”
问:今年以来,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欧美的再工业化,以及制造业回流,您认为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大趋势是什么?
董总:现在大家都在讲降低成本,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到了我国,再从我国开始往越南等其他转移。格力坚决不转移,就要在中国做大做强。我接待过一个参观团,来自发达国家,看了中国格力的样子,他们很震撼,说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企业这么了不起。我们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挑战,给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才能不断发展,仅仅寄希望外部的变化给你带来转型是比较低级的,或者是说没有自我牺牲价值的。
站在全球的视野来看,制造业本身皆是要成为创造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理所当然对全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站在国家的角度,当然要变成创造之国,只有创造才有价值。
问:您是持续看好家电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那在出口方面是否也同样看好?您对中国家电品牌走出去的感受是什么?
董总:是的,格力今年的出口情况也不错。今年我到欧洲一些国家去了解市场的时候,跟一些知名品牌进行过交流,有的企业就曾经疯狂一时,全世界都在仰视,但今天却变得让人不屑一顾,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走下坡路,因为他们不注重质量。品牌永远是光环,低价采购产品贴牌,你的质量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已经下滑,未来市场就不属于你。他们自己也有同样的感觉。
我觉得国际市场也好,国内市场也好,虽然经济低迷,可能有一点影响,但是不是,只要能够用你的技术改变别人的生活,或者给一种新的感受,我相信市场依然是存在的。(梁盛)
专家观点
江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根据中国目前的资源、能源状况,节能减排至关重要,能源的消耗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文化理念、社会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实现节能减排要求大家正确对待环境、对待自然,树立节约资源的生活模式与文化理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自然和谐,天人和谐。格力通过采用了新型的环保冷媒,大大降低了臭氧层消耗、减少温室效应,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希望以此来对未来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与促进作用,推动建筑节能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陶文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经过二十年的潜心发展,格力已经成为全球空调领域的代表,其所坚持的“以创新为魂,以核心技术为脊”的企业发展理念,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也引领着中国空调乃至家电行业像充满正能量的方向前行。而我更关心的,是格力这样一种生存模式、发展之道的表率意义。对中国来说,格力这样的对于实业、工业的坚持,以及通过创新提高工业化价值的路径,才是真正可靠、可持续的发展之道。